top of page

《醉打金枝》


為甚麼要以英文演出粵劇?

「查篤撐」成立的定位不單在於「粵劇」,而是定位於「以粵劇為工具‧借舞台作教室」。與其將我們定位於粵劇界別,我們自己定位於兒童教育。所以,多年以來,「查篤撐」的新劇內容,必以帶出教育訊息為劇本綱領,例如:2005年《月亮姐姐睡何鄉》帶出「媽媽好」訊息、2007年《灶王爺爺》帶出「要對爸媽說『好』」、2008年《點解點解大封相》帶出「原來我得架?」的訊息。

那麼這次的英語粵劇《醉打金枝》呢?這要從「英語」及《醉打金枝》內容兩個層次來說。

讓孩子破除英語障礙

在兒童教育的實踐中,我們在粵劇課堂內時常要作一些取捨,小孩子上粵劇課的時間有限,我們要以這全部的時間學粵劇,提升他們的演藝技巧,或是在學習粵劇的同時,加入其他教育元素,而取捨去更高的演藝水平?我們選擇後者,我們不期望小朋友學習到與成人可堪比擬的演藝水平,卻更著重學習過程內孩子的得著。

選擇以英語編寫及教授粵劇,是希望通過孩子喜愛的粵劇藝術,縮減部份孩子對英語的恐懼感,甚至提升英語能力。演出粵劇要提聲提氣演出,每位演員都有個別的演出身段及動作,必須要有足夠的自信心,為了演出,便要加強學習,做到字正腔圓,中文、英文如是。

英語粵劇《醉打金枝》分三段演出,三段十分鐘的演出,我們便利用了孩子去年暑假、聖誕假,及今年復活節長假期的每次一整個星期全日學習,其中大部份時間便是趣味英文課。如果要孩子坐在課室一星期學習英語,他們可能覺得枯燥乏味,但我們以排戲方式學習英語,效果便不一樣了。孩子喜歡,便自然投入,效果自能提升。已先後數個孩子告訴我們學期尾英語科成績有明顯進步,一位由原本60多分,跳升至90多分;另一位在分數提升的同時,告訴我一個課堂片段,說課本一個故事,內有Emperor一字,老師請學生解釋的時候,這孩子便開心而自信的舉手回答,因為這是劇本裡面曾經學習,經常要說出的一個字啊!

我們以英語學習粵劇的概念為綱,以語文及自信心輔導為領,希望將「推廣粵劇」與語文及自信心輔導」雙線而並行發展,輔助青少年成長。

借古況今,與孩子討論倫理關係

那麼為何選演《醉打金枝》故事呢?「查篤撐」通常不選擇教授「成人」粵劇的曲本,因為不少涉及國恨家仇,兒女私情的內容,若從教育角度看來,都不適合孩子,所以我們大都選演新編兒童粵劇。

是次選演舊曲本《醉打金枝》,是以當中公主及駙馬爭辯的話題作討論,公主不願向駙馬的父親拜壽,問題的核心是公主自覺是皇帝女,丈夫的父親雖屬尊輩,但仍不過是皇帝的臣民,自然不須要前往拜壽。孩子在學習過程中,從「民間淑女工四德,帝苑奇花欠一從」開首兩句,通過課堂功課,資料搜尋,已認識到甚麼是「四德」、「三從」、「三綱」、「五常」等傳統倫理關係,一方面瞭解固有文化,另一方面,再借古況今,討論今天孩子與爸媽的關係。

各界觀後感:

「很有意義,肩負文化承傳,溝通中西文化的使命,請堅持。」

樂善堂小學 周海傑校長

“Audience learned Cantonese Opera, English, Chinese and a lot more. I am deeply touched by Teacher Ma’s great spirit and commitment for education, Cantonese Opera and growth of children.”

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 余詠宇博士

媒體報導:

2010.9.29 星島 陽光校園 活學英語做大戲

2010.09.02 星島日報

2010.09.01 戲曲品味 首演英語粵劇《醉打金枝》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